要不怎么说,张杨在汉末诸多诸侯里混的比较差,后世的知名度不高呢,他混了这么多年,身边居然连一个信得过的亲信都没有,自己光杆回来的,整的朝廷都不知道要把他的一千铁骑交给谁。
这也正常,乱世里兵马才是真本钱,张杨这波进京是享清福的,再怎么没实权也是太傅,起码这固定工资就是万石,其他人放弃兵马进京,又不可能给这么高的待遇。
也只有段颖和张杨这种,虽然手上已经没什么实力了,连自保都困难,但一个杀过李傕一个救过朝廷的大功臣的诸侯,才会心甘情愿的放弃部队进京享受高官厚禄。
朝廷中目前也没有什么身份合适的并州人,嗯,张辽倒是算一个,但他是曹操的女婿,即将投降的吕布手里有一堆并州人,但远水有点不解近渴。
一千人精锐可以拆出俩校尉了,这可是两千石校尉,荀彧当然要询问刘协的意见了。
“文若啊,你给我送上来的这个名单,我没看,我这次不想从你的名单中来选人了。”
刘协觉得,自己之所以啥事儿都做的不成功,就是因为总被这荀彧牵着鼻子走,这荀彧是个大才,每次给自己做的选择题都是一堆正确答案,自己怎么选都是满分,这就是个坑啊。
虽然他打算直接去扬州把袁术抓起来然后禅让,但,这么长时间莫名其妙的失败教训让他心里还是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所以这次,他不要做选择题,要做就做填空题。
自己的改革大计还是要办下去啊。
改革第一步,先从察举制开始。
要重用那些寒门,要打破举荐制的陋习,要自己抛了自己的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断了朝中那些个两千石的举荐权。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门阀?不就是这举荐制搞出来的么,张三举荐李四的儿子,李四举荐张三的侄子,互相之间再联个姻,举来举去大家都是一家人。
自己直接把举荐制给废掉,哼哼哼,这样一来,朝中所有的两千石,是不是就都要对自己不满了呢?
这就是自己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改革的第一步。
就这么定了。
荀彧不解地道:“陛下,不从各位公卿所举荐的人才中选,还能从何处去选?”
于是刘协清了清嗓子,道:“文若啊,小了,格局小了,朕以为,朝廷的选官,用官之道,不能完全依靠举荐,咱们朝廷这边,也要有个评判的标准,要给那些寒门的人一条出路啊。”
“朕以为,乱世之中,当要唯才是举,不管他是什么出身,不管上面有没有人举荐,只要他有才,朝廷就可以重用,也应该重用他。”
哼哼,我记得上辈子看过一篇文章,说是曹操搞过一个招贤令还是什么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这个说法,结果世家大族们统统反对,最后不得已,还是向士族妥协了。
“朕的意思么,不举荐了,这样,大军征伐怎么也得做点准备工作,怎么也得三四天的时间么,你在宫门外给我立下一块箭靶,任何人,只要可以在百步之外连发十矢,全部射中靶心,就算是初试通过。”
“初试通过的选手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比试项目,只要通过,就让他们当武进士,再让这些进士们进行比武,到时候比武得了第一的,就是武状元,第二的就是武榜眼。”
“武进士直接给我编入金吾卫,武状元和武榜眼两个人,直接破格任其为前军校尉和后军校尉,让他们分别来统领这支并州兵。”
荀彧一愣,道:“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军中的普通小卒也行?”
“当然。”
“陛下,这……这可是禁军校尉,比两千石啊!会不会……太儿戏了一点?”
“儿戏?什么儿戏,哪里儿戏了?真刀真枪杀出来的武状元,不比莫名其妙举荐上来的人要有本事么?我告诉你文若,以后,就这么搞,每年都要搞,每年的武状元,我都要授官,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这些武状元武进士都是我这个天子的门生,以后有了缺,尽量都从他们之中来选。”
荀彧闻言,恍然若失。
“天子,这……这次各位公卿所举荐的,真的是有贤才啊,您,您要不然看一下再说?”
“看什么看,真要是有本事的良才,就让他们堂堂正正的参赛,夺武状元,别总想着托关系走后门,我特么最讨厌这种行为了。”
荀彧:“………………”
几百年里一直都是这样选贤的啊!怎么让你说的好像特别无耻一样了呢?
荀彧也是无奈,现如今杨彪和曹操都不在朝,天子乾纲独断想干什么没人能拦得住,只好抱拳应喏,缓步退去。
心里感慨,天子……这雄心当真是大啊。
以后,怕是这所谓的二元君主制,要结束了啊。
退出了北宫之后,荀彧直接来到了刘备的司隶校尉府,刘备一见他热情的就迎了上去:“怎么样?天子同意了我的举荐了么?”
荀彧叹息一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