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时分,袁术将近两万的大军,已是烟消云散,袁术只带着区区一千余人,狼狈不堪的逃回了海西。
论功行赏,首功自然是于圭和赵云,俩人经此一战都直接加封了关内侯,麾下将士也各有封赏,录功于履历之中,只等着太学改革完毕,多印出点书出来就要去上学求知去了。
只是终究没能成功抓得到袁术这个逆贼,未免稍微有一点美中不足,而正是这一点美中不足,让于圭勇则勇了,也是第一个冲入中军之中大杀特杀之将,可斩获却并不算太多。
与之相对的,赵云的斩获虽小,却以一己之力,仅有五百人却俘虏了将近一万人的伪军,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最终,于圭得到了一个一身是胆的虎将评价,而赵云,则被天子、关羽、及张绣连连夸赞,说他明大局,识大体,知进退,未来可期方面之才。
有了这么多的俘虏,自然就需要安置,择其中优中选优挑了一批精锐,配上了铠甲补入了赵云的军中,给赵云手中兵马补充到了九百以姿嘉奖。
让于禁父子二人都好生的郁闷。
而如此一来,袁术的目的众人也都知道了,原来袁术此时真的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都不惜北上投奔袁绍了。
这哪里是来刺杀圣驾的,分明是被天子给堵住了去路。
天底下会有这么巧的事么?
当然不可能有了,众将一致认定,这分明就是在天子的算计之中的,天子早上名为问计,实为考验,想看看麾下将领哪个够聪明,以后可以委以重任。
可惜,谁也没能答对这道天子出的考题。
司马懿更是仰天长叹,天子之谋,胜吾百倍,吾何有幸,能留在天子身边学习谋略用兵之道啊。
于是自发的,司马懿开始用心的整理起了天子的言行,整理成册,并在上面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分析天子的深意,用以夜间苦读,学习天子的大智慧。
至于后来这本书成为司马家的传家之宝,成为了另类的一本家学,却是无心插柳了。
当然与此同时,袁谭很有可能已经率军南下的消息也已被众将知晓,十之八九,是因为琅琊之地政令不通,所以他们才没有得到消息。
袁谭不比袁术,万一他真的来了,天子身边仅凭五千的禁卫宿卫稍微就有点不够看了,大军正在忙着春耕,却是不方便大规模的征辟,于是急令正在徐州各处忙着杀人救火的吕布和高顺,以及镇守下邳的张辽率领本部人马驰援。
同时,再命东海相张谀征发郡卒、刑徒,无需救驾,只需郯县与天子的大军遥相呼应即可。
……………………
将时间稍稍往前一点,另一边,却是把仗还打在了天子的前边了。
却说臧霸等泰山贼寇在种辑的逼迫之下,不得已尽起兵卒,浩浩荡荡的朝着昌安攻去,而果然不出所料的是,这辛评和昌豨二贼真的就在这里简单的休整了一下,收了粮秣之后往安丘去了。
臧霸慌忙从众首领手中收拢了两千骑兵,朝安丘杀去,一个大县,居然一鼓而下,听说昌豨和辛评刚走不久,顾不得思考这县城怎么这么特娘的好打,就急急忙忙的又追了出去,于汶水河畔,追到了正在过河的昌豨军。
见状,臧霸高声呼喊了一声:“臧霸在此,泰山的兄弟们,尔等可是要与我兵戎相见么?”
说话间骑兵已经冲杀而至,臧霸又大喝一声:“此时不降更待何时?尔等不想回徐州屯田,甘愿随昌豨狗贼去做流寇么?”
两声喊完,昌豨军中未过河的后军已是阵脚大乱。
毕竟,臧霸在泰山贼寇之中素有威望,也一直是他们名义上的带头大哥,此时被人家半渡而击,没等打就先泄了三分胆气。
更关键的是,他们走到现在这里哪都是被昌豨那个王八蛋裹挟的,人家光禄勋卿亲自帮他们干农活的时候已经把朝廷的屯田之策说的很清楚了,谁不想屯田谁是二缺!
不费吹灰之力,这昌豨的后军便全部投降了。
西岸,眼看着臧霸不费一刀一枪的就收编了自己过半的兵马,昌豨也是睚眦欲裂,抽出了刀子就要杀回去跟臧霸拼命,他已经看出来了,这臧霸分明是轻骑急进,兵很少。
辛评却急忙拦住了他,眼下这个节骨眼上保命才是最重要的,并命令自己的亲兵烧毁所有的渡河船只,对昌豨满脸的不甘和怒火视若无睹。
事实上他是知道袁谭南下的消息的,万没想到,这臧霸居然如此果决挥师杀了过来,他必须赶紧跑到治所临淄去主持大局。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昌豨,也真不敢忤逆了他,只好咬着牙下令撤退,徒留臧霸饮马于汶水江畔,却苦无船只渡河,只能望水兴叹。
完犊子了,人家光禄勋要的是昌豨和辛评的人头,这下,没追着。
然而晚上他领着人回到安丘,并与孙观等其余首领汇合之后,却发现大家的兵马都放出去劫掠了,一问,才知道这袁谭居然率领着举州之兵杀向